close




立即點擊


標題

鄭清文的成長歷程


問題


請問鄭清文的童年是如何度過的?他的成長歷程是怎麼樣呢?先在此感謝好心人士的幫忙


最佳解答


台灣文學作家鄭清文(1932年9月16日)出生於桃園,本姓李,後由舅舅收養,改姓鄭。 由於舅舅膝下無子,在外祖母親自出面斡旋下,鄭清文過繼給舅舅,但寒暑假還是常回桃園生母家,「每次回鄉下,除了駛牛的工作,幾乎所有的農事都做過;播田、刈稻外,還拗稻子、踩稻頭。」生母很疼他,自己養的閹雞遇到年節宰殺時,會將雞腿埋在鹽甕裡,等他寒暑假回鄉下小住時,才挖出來煮菜湯給他吃。 養父在新莊開設家具店,是個精明的生意人,擁有新莊地區最大的店面。養父不喜歡納稅,日治時期曾有稅吏來查稅,看到養父的一本糊塗帳,竟用大帳簿敲他的頭,「養父非常生氣,而且一輩子都不曾忘記;當時日本政府怕商家逃稅,貨出門要貼稅條,為了拿回一張稅條重覆使用,跟著載貨的拖車從新莊到土城,來回都靠步行。」鄭清文有2個父親,3個母親(養母過世後,養父續絃),全都不識字,6位兄姐最多只讀到小學;國小畢業時,養父有意要他學木工繼承家業,但適逢大東亞戰爭末期,物資貧乏,家具店開不成,也無法培養學徒,鄭清文便考入私立中學就讀。終戰後,剛開始學老師自編的台語教材,後來國民政府播遷來台,又開始教國語,學習ㄅㄆㄇㄈ。「那是個混亂的時期,一切都未上軌道,學校教育也一樣,初中一、二年級時,考中國語言,是用日語考的;直到初中畢業,才勉強學了點白話文。」就讀台北商業職業學校二年級時,遇上影響他日後創作的周良輔老師,「周老師教導胡適的讀書方法:口到、眼到、心到、還要手到,手到就是查字典。 高商畢業後,鄭清文參加就業考試,分發到華南銀行,(1998年1月自銀行退休)。 當時華南銀行獎勵員工進修,只要任滿兩年,考上大學可辦理留職停薪。 1954年,鄭清文考入台大商學系,開始接觸舊俄文學,開展他的文學視野。1950年代的台灣,是個缺乏書籍、也忌諱讀書的時代,很多書都是禁書,一本日本新潮社的《俄羅斯三人集》──果戈里、契訶夫、高爾基,可算是影響鄭清文日後寫作生涯的啟蒙著作。大一暑假,他從書店買到托爾斯泰英文版的《安娜?卡列尼娜》,花了1年時間,邊查字典邊看,他發現舊俄時期的貴族喜歡說法語,由於英文版中並未翻譯法文,為了徹底瞭解作品,他還特地選修法文。鄭清文坦言深受舊俄時期文學作品影響,「當時舊俄社會並不富裕,存在著相當明顯的階級問題,文學家的創作筆法也以社會寫實為主。例如劇作家契訶夫本身就是屬於農奴階級,所以更能貼切反映社會底層的悲歡離合。」1958年鄭清文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〈寂寞的心〉,多少模擬著養父的心境而寫。經常有人問他:一個銀行員怎麼寫起小說來了?鄭清文舉日本京都的「三十三間堂」為例,這座擁有千尊佛像的寺院,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和自己相仿的臉孔。「銀行員,日常接近金錢與數字,人會趨於務實,但其實銀行也是個形形色色的大社會,每天接觸不同階層的人、事、物,豐富我對人性的觀察和想像。」創作,成了他表達看法的管道。 圖片參考:http://img29.imageshack.us/img29/1286/a420066825cb0a86701ca6d.gif


其他答案





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,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

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20328000010KK07155

68BC9A39158763AE
arrow
arrow

    dm9w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